泰州高港古代下水道與現代工藝鑄鐵排水管的區別與聯系
來源: 點擊:80535次
2013-09-04
A+ A-
泰州市高港區在修繕柴墟水景街區時,挖出一涵洞,經過文物專家鑒定,該涵洞是古代的排水系統,作用類似于現在的下水道,兩者的區別之處是,現在的市政下水道采用了專業的鑄鐵排水管鋪設而成。
現場施工人員表示,他們用挖掘機挖地基的時候,在離地面一米深的地方,發現有很多青磚砌成井似的建筑。后來挖掘面積擴大,一個離地面有一米深的涵洞出現,涵洞的主要構成部件均是青石磚組成與現代先進的鑄鐵排水管系統有很大區別,在現場看到,古代排水管系統青磚之間用白色石灰粘合,非常牢固,保存非常完整。涵洞內堆滿了黑色的泥沙,而涵洞兩側的土質呈黃色,兩者有著鮮明的對比。高港區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陳進東經過現場測量,涵洞為南北走向,外壁直徑一米,內徑80厘米。
陳進東介紹,該涵洞為古鎮柴墟鎮居民的排水系統,等同于現在的下水道。據居住在柴墟古街70年的戚正榮老先生說,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塊地下埋有排水系統,也沒有聽老人講過。陳局長分析,該下水道距今至少有100年的歷史,通過古柴墟鎮的排水系統發現,古代人民對排水系統是非常重視的,建筑也是非常考究,這為研究古代排水系統與現代鑄鐵排水管直接的區別與聯系。
現場施工人員表示,他們用挖掘機挖地基的時候,在離地面一米深的地方,發現有很多青磚砌成井似的建筑。后來挖掘面積擴大,一個離地面有一米深的涵洞出現,涵洞的主要構成部件均是青石磚組成與現代先進的鑄鐵排水管系統有很大區別,在現場看到,古代排水管系統青磚之間用白色石灰粘合,非常牢固,保存非常完整。涵洞內堆滿了黑色的泥沙,而涵洞兩側的土質呈黃色,兩者有著鮮明的對比。高港區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陳進東經過現場測量,涵洞為南北走向,外壁直徑一米,內徑80厘米。
陳進東介紹,該涵洞為古鎮柴墟鎮居民的排水系統,等同于現在的下水道。據居住在柴墟古街70年的戚正榮老先生說,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塊地下埋有排水系統,也沒有聽老人講過。陳局長分析,該下水道距今至少有100年的歷史,通過古柴墟鎮的排水系統發現,古代人民對排水系統是非常重視的,建筑也是非常考究,這為研究古代排水系統與現代鑄鐵排水管直接的區別與聯系。
鑄鐵排水管行業動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