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對鋼材價格走勢的影響
這幾天,中美貿易戰話題刷爆朋友圈。中美貿易戰似乎一觸即發,全球市場人心惶惶,不少國家的股市已進入暴跌狀態。 然而民眾對于“中美貿易戰”似乎還沒有清醒認識,有的高喊要全面開戰,打經濟戰,打政治戰,有的希望中國政府隱忍不發,順應美國,避免遭遇更大的損失。這場貿易戰的真相是怎樣?中國會怎么應對?以及對鋼價走勢有何影響?下面跟著薇薇一起來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
美國發動貿易戰 |
貿易戰(trade war),就是指一些國家通過高筑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限制別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同時又通過傾銷和外匯貶值等措施爭奪國外市場,進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報復和反報復。 |
事件起因 |
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將根據“301條款”調查的結果,對中國采取三大措施: (1)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隨后15天內擬出征稅商品清單,涉及商品種類主要是航空航天、信息通訊和機械設備等高科技產品,商品價值規模可高達600億美元,最終的征稅清單和征稅辦法將在經過30天的公示期后正式實行;(2)訴諸WTO爭端機制:指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向WTO就歧視性技術許可方面的問題起訴中國;(3)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由美國財政部在60天內,制訂限制中國企業投資和并購美國企業的方案,美方認為這方面的投資很多是旨在獲得美國的核心技術。 |
背景 |
特朗普之所以發動貿易戰,當然也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 這里面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進口商品長期比本國同類商品更有優勢,顯然本國相關產業會被擠垮,通過提高關稅來保護自家產業、商品和就業,本來也無可厚非。 除此之外,其實特朗普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動貿易戰,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大家知道,2008年經濟危機始發于美國次貸危機,為拯救經濟,全球進入貨幣大放水時代,美國經濟受益率先復蘇。為了繼續保持自身的霸主地位和美元霸權,美國近兩年來又率先加息,加息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美元資本回流,進一步復蘇本國經濟。 說到根子上,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是配合加息的組合拳,本質上是爭奪全球資本的貨幣戰,誰掌握更多的全球資本,誰的話語權就更大。 對于經濟領先并持續復蘇的美國來說,發動貿易戰還有一箭雙雕之意: 如果沒人接招,可以起到保護本國產業的作用,刺激國內需求;如果有人接招,可以破解目前美國通脹難以起來的窘境,助推美國更快加息收割全球資本。 |
目的 |
對華“301 調查” 制裁,可以制造新聞熱點吸引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大量報道,從而減少媒體周末對特朗普丑聞的關注。 但有中國專家認為,中國技術追趕引發美國恐慌,或是本輪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收緊的另一根源之一,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新邏輯即“全方位壓制中國技術進步”。 |
事件影響
|
中美貿易關系的互補性遠遠大于競爭性,而且本次301調查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行業,而且部分行業屬我國具有出口優勢的行業,征稅將傷害美國本土消費者和廠商的利益。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目的不僅是政治訴求和縮減貿易逆差,更是視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為巨大威脅,希望通過貿易戰達到遏制。 鑒于在本次貿易爭端出現以上復雜且不同以往的政經訴求,預計本次貿易戰會比前幾次結束的更加曲折。樂觀情境下雙方通過談判達成協議;悲觀情境下貿易戰全面升級,極端情況下損失全部對美凈出口規模,大概影響GDP增速0.4個百分點左右。 如果貿易戰實際態勢繼續升級,尤其是其他經濟體開始加入,對所有人都是“雙輸”局面。不過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韌性較強,內需消費增長和宏觀政策都有騰挪的空間來對沖貿易摩擦的不利影響,相反我們將有更大的動力去提升國際競爭力,孕育更多全球性產業龍頭。 短期事態未明朗前,市場風險偏好受到一定壓制,事態繼續不穩的話短線黃金板塊將繼續有避險資金流入。規避對美出口占比較大的公司,除此之外貿易戰對經濟整體影響有限,深度回調是買入錯殺優質公司的時機。另外,反制貿易戰相關的政策方向在消費、一帶一路等。如果事態明顯向達成妥協靠近,獲得重估的周期品將有較大彈性。股指方面暫時觀望等待筑底企穩。 |
事件展望
|
正方: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消費和政府開支將遭重創 |
彼得森研究所在2017年9月份發表了一份報告:如果美中之間產生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什么? 據拉迪教授的說法,彼得森研究所這篇報告相當有份量,而且在美方也有很大影響。如果美國和中國、墨西哥貿易戰打響,彼得森研究所設計了三種可能性及各自的后果。根據這份報告整理如下: 第一種是全面的貿易戰爆發。美國對中國征45%的關稅,對墨西哥征35%的關稅,對方也照方抓藥,全面回擊。 彼得森研究所制作了一份簡易的曲線圖,可以直觀地看到全面貿易戰(圖中藍色加粗線)對美國GDP的影響(圖中虛線為沒有貿易戰情況下美國GDP的走勢預測): ![]() ▲全面貿易戰(藍色粗線)情況下,美國GDP走勢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全面貿易戰情況下,2017年~2019年,美國GDP將完全停滯,彼得森研究所將其稱之為“衰退”(recession)。即便之后美國GDP重回增長軌道,在以后的所有年份,美國的GDP水平都趕不上沒有貿易戰的正常情況(虛線)。 通過彼得森研究所這個表格可以看到,在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的消費水平(上圖中consumption一列)將大幅下滑,政府支出(上圖中government一列)同樣如此。 ![]() ▲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消費和政府開支將遭重創 彼得森研究所認為,全面貿易戰情況下,高速公路以及裝備制造行業的失業率最高,將達到10.2%,緊隨其后的是建筑裝備制造(10%)和采掘業(失業率10%);從失業人數來看,由于消費量大幅減少,零售業將失去31.1萬個崗位,批發業和醫療產業將分別失去25.7萬、19.2萬個崗位。
![]() ▲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各州私營部門損失的就業比率 第二,非對稱性的貿易戰。所謂非對稱性的貿易戰就是中國和墨西哥不進行全面反擊,但是有選擇地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中國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 禁止中國的國有企業與美國企業進行電子信息服務,以及其他軟件服務行業; 中國國有企業不再與美國進行業務往來; 中國可能拒絕向美國提供關鍵要素資源,使美國難以采購所需要商品和服務; 中國可能終止或者威脅終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直接拋售美國國債,打擊美國金融市場; 中國可能廢除或拖延執行現有關于視頻資料、電影、生物制藥的產權。 ![]() ▲非對稱貿易戰情況下,中國一些反制措施及可能對美國的影響 第三,短暫的貿易戰。這種情況下,貿易戰估計不超過一年,可能的原因有:中國和墨西哥這些國家向美國妥協;特朗普在貿易訴訟中敗訴;或是出于公眾強烈反對的輿論壓力,特朗普不得不采取相關措施。 即便是在短暫的貿易戰情況下,美國私營領域預計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該領域就業總人數的1%。 事實上,在經歷了上個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大蕭條后,推進國際貿易以提高美國就業和國際經濟地位,就成為美國歷屆總統選舉的共識,這一問題從未在其他選舉中被拿出來討論,特朗普當選總統則是自那以后的頭一回。 ![]() ▲美國GDP全球占比(圖中實線)和它的國際貿易全球占比(虛線)密切相關 |
反方:中國遭受的損失可能大于美國遭受的損失 |
報告發布時間為2017年1月26日,2017年初報告發布時的背景:背景: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勝選以來,頻頻對美國貿易保護強硬表態,其內閣團隊也多次發表類似言論。商務部長羅斯曾稱,中國是“保護主義最嚴重”的經濟體,這些違反貿易規則的國家應該“被嚴厲懲罰”;特朗普高級顧問安東尼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也表示,如果中美貿易戰開戰,中國將付出更高代價。 美國態度:開展對華貿易戰,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特朗普政府“讓制造業回流美國”的執政理念。特朗普聲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45%的高關稅。因此我們對貿易戰可能波及的行業,以及中美經濟損失進行估算,從而比較兩國在貿易戰中可能遭受的損失大小。我們測算了美國對中國相關產品征收10%-45%進口稅,以及中國對美國分別采取將關稅提高至15%、25%、35%、45%和全面抵制的措施情況下,兩國損失情況。 2018年初中美貿易戰現狀: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大型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分別采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別征收最高稅率達30%和50%的關稅”。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中國的鑄鐵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傾銷關稅”。3月9日,特朗普正式簽署關稅發令,“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2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廠商征收48.64%至106.09%的反傾銷稅,以及17.14%至80.97%的反補貼稅”。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中國商品征收500億美元關稅,并實施投資限制”。 |
事件應對
|
中方表態 |
3月8日上午,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如此表態:歷史的經驗教訓證明,打貿易戰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選擇貿易戰更是抓錯了藥方,結果只會損人害己,中方必將做出正當和必要的反應。中國態度就是:最好不要打貿易戰,但是真要打,我們也不怕。 3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說,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 3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再次表態。針對相關報道提及中國“經濟侵略”這個詞,華春瑩表示,我們完全不能認同也不能接受所謂“經濟侵略”這樣的說法,因為“侵略”這個詞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講都絕不會扣到中國頭上。 3月23日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陳福利表示,中方是美濫用反補貼措施的最大受害國,3月21日,世貿組織裁決美方全部11項涉案反補貼措施違反世貿規則,裁決生效后,中方有權向爭端解決機構請求授權中止對美的減讓或其他義務,即提出貿易報復授權申請。 3月25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應約會見美國鮑爾森基金會主席、前財長鮑爾森時說:“中國不愿意打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中國也不怕貿易戰。” 26日外交部記者會,華春瑩必然又回應中美貿易戰議題了。她表示,美國有關官員說,美國經濟屈服時代已經終結。這句話聽著非常別扭,感覺像是張冠李戴了。與其說美國經濟屈服時代已經終結,不如說美國經濟恐嚇和霸權可以休矣。這么說會更恰當。華春瑩強調,我們也有信心、有能力在任何情況下維護好我們自己正當合法的利益。“現在球在美方一邊,我們希望美方做出理性而慎重的決策和選擇。 |
中國方面: |
反擊第一拳: 3月23日一早,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的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干果及堅果制品、葡萄酒、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制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最新進展 反擊第二拳: 繼宣布第一批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之后,中國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單,比如飛機、芯片領域中國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僅限于商品領域,旅游業等其他行業也有可能對美措施具體實施時間還未確定,中國將“觀其顏, 看其行”注:中國強硬表態貿易戰警告美國會奉陪到底 |
美國方面 |
美國:要求中國取消“洋垃圾”進口禁令 據路透社報道,在3月23日舉行的WTO貨物貿易委員會(Council on Trade in Goods)會議上,美方代表表示,中國對于可回收品的進口限制已經極大地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要求中國取消對“洋垃圾”的進口禁令。 最新進展 美財長努欽:有望與中國就貿易戰簽訂“停戰協議” 北京時間26日早間彭 博社消息 美國財長努欽表示,他樂觀地認為,美國能與中國達成協議,從而使美國不必真如特朗普所令,對至少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產品征收關稅。 |
關于中美貿易戰對鋼材市場影響重大的原因剖析 |
-01- 加征直接出口稅 | 壓制間接出口量 誠然,特朗普的這一做法并不會為美國帶來大多益處,但對我國鋼鐵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盡管中國對美的直接出口量不大,但間接的鋼材出口遠超這個數字。而且特朗普一直將目光盯著鋼材和鋁,不僅會壓制中國的鋼材間接出口到美國的情況,同時也會對與鋼鐵相關的產品出口加征關稅,從而抑制其出口。 ▼ 特朗普將對鋼鐵和鋁征關稅 ▼
-02- 時間節點 | 禍不單行 更為重要的是,特朗普這一系列舉措選擇的時點對我國鋼鐵行業不利。我國的鋼鐵行業供給側實施正好兩年,目前正是其邊際效應出現拐點的時間點,國內鋼材市場也已經進入調整階段。 其次,美國在去年底計劃大規模減稅,同時實施量化寬松退出政策,美聯儲昨天剛剛宣布加息25個基點,年內可能還有三次加息,中國也只得被動加息。這對大宗商品和黑色系產品市場自然不利。 ▼ 被動加息 ▼
![]() -03- 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考慮到美國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的貿易戰很難打起來,但也要防備特朗普政府的一意孤行及由此帶來的風險。 由于我國鋼材消費的主要市場仍然是國內市場,鋼鐵企業在供給側改革后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美國發起的這個貿易制裁措施對鋼鐵行業和鋼材市場的影響是有限 的和可控的,但影響也是直接的。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預計我國今年的鋼產量難以持續增長,將與去年持平,鋼材出口量將比去年下降10%。鋼材市場在未來數月將會弱勢運行。 |
鑄鐵排水管行業動態相關鏈接